体内有湿的十大症状! 7 个排湿食物和 6 个排湿穴位

发布日期:2020-04-13 08:00

湿气是“万恶之邪”,极为难缠而不易除去。在中医上,湿气是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之一,人体最怕湿邪!

什么是湿气?

中医认为,脾脏能调节体内的水分。若脾脏健康,人体就不易因湿气致病;反之,脾脏有虚会令湿气过重使人生病。

湿气有内湿与外湿之别

内湿:因为思虑过度、生活习惯不规律如饮食不节制等自身的原因导致脾虚。

外湿:当内湿导致脾虚时,若是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如春季),空气中的水分便会乘虚而入,结合内湿一同破坏人体。

湿气要怎么排才好?

1.少盐

盐吃多了,容易造成水分滞留体内,会加重湿气,亦会引起水肿。建议每人每日的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2.运动排湿

可选择在清晨或晚间,以慢跑、快走、太极拳等形式运动60分钟左右为宜。

3.饮食调节

薏米、芡实、赤小豆等食物,可在早中晚所煮的稀饭、米饭中加入一种即可;煮汤中可加两三粒花椒,祛其浊气。

4.多喝水

要祛湿并不意味着不能喝水,相反,水要多喝。通过排泄,水可带走身体的毒素和湿气。

5.环境除湿

中午大太阳时开窗户通风,可买一些除湿盒或者石灰或者木炭,放在家中的各个角落,有助于减少环境的湿气。

7种有助于排湿的食物

薏米

薏米具有利水消肿、清热去脓、以及健脾祛湿的功效,与粥同煮是个不错的选择。

红豆

红豆有健脾利水和补血消肿的作用,可做粥或甜品,也可在泡茶时适当加入。

冬瓜

冬瓜能利水消痰,消热解毒。冬瓜煲老鸭非常滋补,但胃寒人群需适量食用。

鲫鱼

鲫鱼煲汤有补脾利水的功效。鲫鱼宜清蒸或炖汤,不宜油炸,不宜与荠菜同食。

玉米

适量食用玉米可补中健胃,除湿利水。玉米排骨汤是排湿法宝。

茯苓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补气止泻,宁心安神。不过要注意不要与米醋同食。

南瓜

南瓜能补脾利水,解毒杀虫。直接蒸煮食用即可助于身体排湿。

6个排湿穴位

都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祛除湿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坚持揉按身上这6个“排湿穴”,方能逐步把体内湿气排出去。

1、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揉按丰隆穴对脾胃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2、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揉按阴陵泉穴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促进脾运化水湿。

3、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中线上、肚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中脘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揉按以治疗恶心、治疗烧心、嗳气、治疗慢性肝炎、治疗慢性胃炎、胃痛,辅助消化等。

4、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坚持揉按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5、复溜穴

复溜穴是人体下肢穴位之一。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揉按复溜穴能补肾益阴,温阳利水。“复溜”的“复”是反复的意思;“溜”是盛放的意思。也就是坏的气息在此持续堆积的穴位。按摩复溜穴对女性下焦冷、痛经、手脚浮肿有效。

6、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弯曲胳膊肘时,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是。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故有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