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系列之“天冬”

发布日期:2024-10-29 00:00

《药典》记载,天冬,甘、苦,寒。归肺、肾经。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综合典籍记载,可以将天冬的功效归纳为以下几点:

养阴润燥 

天冬甘苦寒凉,入肺、肾二经,苦泄降火,寒能清热,善滋肺肾之阴而化痰热,故可用于阴伤肺燥,痰稠难咯,咳痰带血,劳嗽咳血,久咳肺痿等症。常配麦冬,如《张氏医通》二冬膏。

清肺生津  

天冬,甘寒滋阴降火,生津润燥止渴。故可用治外感热病,津伤烦渴,或暑温日久,气阴两伤,寝卧不安,不思饮食者,常与人参、干地黄同用,气阴双补,生津止渴,如《温病条辨》三才汤。生地黄,甘寒质润,又具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之效。用于热病伤阴,口干咽燥,烦渴多饮,常与玉竹、麦冬、沙参同用,如《温病条辨》益胃汤。

治肠燥便秘   

天冬,甘寒质润,功可滋阴润燥,生津止渴,故可用于热病津伤,甚则阴亏血少之大便秘结,数日不行者,常配当归、地黄、白芍、肉苁蓉、麦冬,如《温疫论》六成汤;

天冬,一般于秋冬二季采挖,通常在秋末至初春植株未萌发前采收。以冬季块根部浆足、水分少者质量为佳。唯福建省则在春末采收。除去茎基及须根,洗净后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剥去外皮,洗净,烘干至八成时用硫黄熏10小时,晒至全干,用竹篓装好置阴凉干燥处。使用时,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

麦冬与天冬有啥区别?

天冬和麦冬虽同属补阴药,但却是不同的两种中药。 天冬和麦冬两药功效和主治都大致相同,但天冬比麦冬性寒,在养阴的同时,麦冬侧重于润,天冬则注重于清。

天冬苦寒之性较甚,补肺、胃之阴强于麦冬,对咳嗽咯痰不利者,兼能止咳祛痰,还能入肾经以补肾阴、降肾火,可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症,近又常以其治疗乳房肿瘤,对乳腺小叶增生疗效较好,唯滋腻性较大,用当注意。麦冬微苦寒,养胃阴与清胃热之力虽弱,但滋腻性较小是其所长,还能入心经以补心阴、清心除烦、安神,可治心阴不足及心火亢盛之症。

养生吃法

1.贝母二冬饮

原料:川贝母10g,天冬15g,麦冬10g,雪梨1个。

做法:雪梨去皮切成小块备用,上述药材洗净后加水1000ml,煮开后加入雪梨同煮,约1小时后即可饮用。

功效:清肺化痰,尤其适合用于秋冬燥咳,是时令保健凉茶之一,如想简单一点也可以用桑叶20g和天冬10g一起加水1000ml熬水喝,但化痰之力稍逊。

2.天门冬炖乌骨鸡

原料:天门冬15g,人参30g,乌骨鸡1/2只,米酒1大匙,盐少许。

做法:乌骨鸡洗净、切块。人参、天门冬洗净备用,锅中放入乌骨鸡人参、天门冬,加入清水淹过鸡肉,炖煮约30分钟至熟。最后加入米酒、盐调味即成。

功效:此道汤品除了能生津安神之外,也可以滋补强身,很适合身体虚弱的人。

3.天冬萝卜排骨汤

原料:天冬15克,排骨150克,白萝卜300克。

做法:取天冬用2碗水以中火煎,煎至1碗水时,去渣留汁备用。将肉排骨先下锅煮,煮沸后即将萝卜丝放入,并将煮好的天冬药汁加入,煮熟取出。

功效:适用于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