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5 09:00
夏季天热,吹空调、吃冷饮,脾胃特别不舒服,一些湿气重的人,就更明显了!其实,进入夏天之后,阳气越来越生发,都跑到体表了,反而我们的脾胃内部却成了空城,一片虚寒,再加上外界湿寒的侵袭,脾胃阳气真是所剩无几。俗话说“夏季吃姜胜过参汤” 越是天气热的时候,我们的脾胃越是虚寒,这时反而越要吃点温暖的生姜,把身体里的阳气养足。 ![]() 夏季吃姜有哪些好处 1、祛寒凉生姜当中所特有的“姜辣素”,还能刺激胃肠黏膜,增强消化能力。并且生姜性温,对于因食寒凉食物过多,都有很好的疗效。 2、抗氧化生姜中的姜醇、酚类化合物能够激活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这些酶有助于清除自由基,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健康。 3、温肺止咳生姜中的辛辣成分,可以刺激呼吸道,促进痰液的排出,减轻咳嗽症状。 4、促进血液循环生姜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提高心脏泵血效率,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生姜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这可能会间接影响血管的收缩和扩张。 近日,发表于《自然》子刊《医学科学杂志(Cureus)》的一项研究发现,生姜通过调节血脂、血压,具有对抗炎症、氧化应激等多重心脑血管保护作用。该研究纳入40多项关于生姜及其活性成分对心血管指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诸多领域。通过分析生姜的剂量、干预时长、疗效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姜具有调脂护心、降压、抑制炎症反应等多重作用。 夏天怎么食姜? 说到吃生姜,肯定很多人立刻皱眉。因为生姜自带的那种口感,确实是很多小伙伴都不能接受的。这里为大家推荐3种便捷又美味的吃姜方法: 1、醋泡姜 原料:仔姜500克、米醋或陈醋500ml、白糖50克、盐少许密封罐1个 做法:①仔姜洗净后晾干,切成薄片,撒入少许盐腌渍,把水沥干;②准备无水无油的干净密封罐,把姜片放进罐中,倒入醋至淹没姜片,再加白糖,混合均匀;③盖紧盖子,放入冰箱里腌渍3-7天即可食用 功效:生津润燥,不易上火。 2、姜撞奶 材料:生姜50克,牛奶250ml(水牛奶或鲜奶更佳),糖适量(1人份) 做法:①生姜去皮,磨碎或放榨汁机榨出姜汁,盛1汤勺到碗里;②煮牛奶+糖,煮开后关火,放凉几分钟后,倒入已有姜汁的碗中;③等待5分钟,牛奶就能凝固;注意:糖尿病患者可以不放糖。 功效:温中补虚。 3、姜枣茶 材料:生姜3片,红枣3颗。(1人份) 做法:红枣掰成两半,与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30分钟后热饮。 姜枣茶之所以推荐用生姜,而不是干姜,是因为干姜内守,且性质大热,没有生姜的“发散”之功,不能像生姜那样化开大枣的黏性。如果用干姜搭配大枣,容易滋腻且易上火。 饮用时间:①最好是早上、中午前,此时人的阳气是升发的,是向上走、向外走的,喝姜枣茶则是顺应阳气运行的;但晚上尽量少喝姜枣茶,因为到了晚上,阳气就不能再在外面跑了,必须潜藏起来、内敛起来。②如果为了应急,随时可以喝。比如吃了生冷寒凉,或者感受了风寒,想减少寒凉对脾胃的伤害,预防感冒,可以及时喝。 生姜还能外用 1、隔姜灸 隔姜灸作为一种古老的外治方法,早在明朝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已有记载,是指在艾柱与皮肤之间衬垫姜片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有温中止痛、升阳祛寒的功效。适用于一切虚寒病症,如呕吐、腹痛、痛经、面瘫及风寒湿痛等。 ![]() 2、姜熨法 姜熨法是中医药熨疗法之一,现存的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熨疗法的记载,常用于各种风湿、寒湿痹证。治疗时将加热到四五十度的生姜放于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一定穴位来回慢慢移动滚烫,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而达到温经通 络、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功效。姜熨法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之头痛、身痛、咳喘,各种伤寒及外感发热等。 夏季吃姜也要注意 夏吃姜并不是人人合适,更非多多益善。常感口干、手足心热、易上火的阴虚火旺者,口苦口臭、舌苔黄腻、大便黏腻的湿热体质者,及胃溃疡、食管炎患者这三类人需谨慎食用。另外,变质的生姜还含有黄樟素。姜辣素和黄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以及间质组织增生、炎症浸润,而使肝功能有所失常。因此,建议肝炎病人不吃或少吃生姜。民间有谚语“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除非是治疗疾病所需,日常吃姜尽量都安排在早上,避免晚上食姜。 |